关于公开征求《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征集时间:2022-07-04 08:002022-08-03 09:00 征集状态: 已截止 来源:黟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成功创建定标欧盟农产品无残留示范区,结合我县实际,由县农水局牵头起草了《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2年8月4日前通过以下形式反馈:

1.网站征集方式:在网站征集正文底部“发布意见”版块中直接留言

2.电话征集联系电话:5522017  13956264894;

3.电子邮寄征集方式邮箱 792268414@qq.com  联系地址:黟县碧阳镇翼然路88号黟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附件:1、《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起草说明

2、《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黟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2022年7月4日

附件1

关于《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起草情况的说明

一、背景和依据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修复优先的生态优先原则,紧扣药肥双控“对标欧盟、比肩欧盟、引领欧盟”的工作部署,全面实现农业升级提标、智能提控、扩面提质、赋能提效,争创定标欧盟农产品无残留示范区,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接轨欧盟,拉高标杆,打造具有黟县特色的“传统耕作+现代技术”农耕文化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治理、良性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文件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土函〔2021〕107号),《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黄农函〔2021〕82号)为依据,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进行起草。

二、研判和起草过程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于7月初组织起草《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7月4日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三、工作目标

到2024年,建成完善的动态对标体系、绿色防控体系、生产标准体系、质量管控体系、执法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实现“降强度、降风险,优环境、优品质”的总体目标。

四、主要内容

一是总体要求。分别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县推动“对标欧盟·药肥双控”行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二是工作目标。分别从降低药肥施用强度、降低质量安全风险、调优产地生态环境、调优产品硬核品质四个方面,明确全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的发展目标。

三是工作措施。分别从提升农业生态意识、提升对标欧盟体系、提升绿色防控体系、提升农业标准体系、提升质量管控体系、提升执法监管体系、提升科技支撑体系、提升现代治理体系八个方面,明确各项工作措施。

四是保障措施。分别从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强化宣传保障三个方面,制定推进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附件2 

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全程、绿色”导向,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巩固提升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有序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促进种植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高效发展。结合黟县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修复优先的生态优先原则,紧扣药肥双控“对标欧盟、比肩欧盟、引领欧盟”的工作部署,全面实现农业升级提标、智能提控、扩面提质、赋能提效,争创定标欧盟农产品无残留示范区,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接轨欧盟,拉高标杆,打造具有黟县特色的“传统耕作+现代技术”农耕文化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治理、良性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建成完善的动态对标体系、绿色防控体系、生产标准体系、质量管控体系、执法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实现“降强度、降风险,优环境、优品质”的总体目标。

——降低药肥施用强度。到2024年,全县累计推广配方肥和按方施肥2430吨,推广商品有机肥3500吨,统防统治面积达25万亩次,农业主导产业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85%,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分别控制在0.2公斤/亩、20公斤/亩。

——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到2024年,全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抽检合格率保持98%以上,农产品质量管控实现县、乡、村三级覆盖率达到100%,农业规模主体承诺达标合格证覆盖率达到100%,农产品规模主体追溯覆盖率达到100%,“规范、安全、服务、节约、卫生”5S农资店覆盖率达到80%。

——调优产地生态环境。到2024年,全县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达到94%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均处置率达到8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农业规模主体土壤采样100个,检测750项次,培育“对标欧盟·药肥双控”示范企业(基地)10个。

——调优产品硬核品质。到2024年,围绕黟县“五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黟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5个,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5个,绿色农产品总量达32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达3个以上),农产品生产许可认证(SC 认证)突破15个,力争实现欧盟有机认证有突破。

三、工作措施

(一)提升农业生态意识。围绕药肥安全利用知识主题,以县域内所有药肥生产企业、农资经营门店、农贸市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防统治组织、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为重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渠道和形式,深入宣传科学施肥和禁限用农药名录知识,达到禁限用农药社会关注、民众知晓、农药生产经营使用者熟悉、农药监管人员掌握的宣传目标,全社会禁限用农药知识宣传到位,禁限用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到位。

(二)提升对标欧盟体系。强化政府主导,建立对标欧盟常态化机制,在抓好禁限用农药监管的基础上,动态更新黟县禁限用农药目录,完善农药配送体系,适时开展化肥配送。将粮食、茶叶、蔬菜生产等列为重点监管区域,原则上只销售使用配送农药品种。加强对配送农药品种把控,禁止配送限制使用的、农残检测风险高的农药品种。逐步将农资经营单位全部纳入集中配送网络,对新纳入网点按照统一店招店牌、标识编号、规章制度、价格目录公示牌、服务承诺、投诉监督电话等进行建设。对旧网点进行统一摸排,对确需改造的网点按照标准进行改造。推动所有农药经营者应用农资经营监管平台,建立完整真实进货、销售、废弃物回收台账。加强对基层配送网点的监管和规范经营,督促网点明码标价,设立配送农药、茶园用药专柜等。组建农药专家服务团队,强化技术指导。深入研究欧盟“从农场到餐桌战略”农业投入品削减目标和管理机制,根据我县农业生产需要及自然环境特点,研究推广更多适合本地害虫综合治理措施,鼓励支持替代性低风险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引进应用。强化主体引导,通过监督检查、政策补贴等方式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接欧盟标准,促进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总量缩减、科学施用,打造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品质农业示范基地。

(三)提升绿色防控体系。优化基层农技人才配置结构,建立绿色防控专家团队,进一步完善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建立规模主体农技特派员制度和农技服务包村联户制度,到2024年,实现规模主体农技特派员制度100%覆盖。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大力推广水稻、茶叶等“五黑”特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大其他种类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推广生态模式创新,不断迭代升级全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到2024年,推进连片种植区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8万亩。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措施:

1.杀虫灯:在茶园、果园、蔬菜地等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夜蛾类、螟虫类、金龟子、小地老虎等害虫,减少防治次数。

2.理化诱控:茶园、果园、蔬菜地等悬挂诱虫色板,诱杀小绿叶蝉、黑刺粉虱、果蝇、白粉虱、蚜虫等,降低害虫基数;推广应用食诱剂、诱粘剂,诱杀果蝇、小实蝇、瓜实蝇等,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盲目施药;茶园、稻田、蔬菜地等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黑刺粉虱、茶尺蠖、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等成虫,降低交配几率和虫口密度,减少防治次数。

3.生态调控:结合“黟路田园”建设,田埂种植波斯菊等蜜源植物,为土著天敌提供蜜源,提高天敌数量和控害能力;田埂留草,为蜘蛛等田间天敌提供庇护场所,提高繁殖力;稻田等田边种植香根草,引诱二化螟等产卵,降低稻田螟虫虫口基数。果园推广种植鼠毛草、光叶苕子等,改善小气候,抑制土壤表面病菌孢子传播侵染和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使用。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长期有效的控制害虫,保持害虫与天敌的相对平衡。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通过投放瓢虫防治蚜虫、释放赤眼蜂防治螟虫,利用苏云菌杆菌、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防治害虫等。

5.生态种养:加强科技与自然的结合,推进高效节约、生态循环的绿色生态耕种模式创新,大力推广“稻鱼共生”“茶羊共生”“稻鸭共作”“林菇共生”等共生系统和“养羊控草”“引鸟捉虫”“以草防草”等绿色生态生产模式。

6.农业措施:强化宣传稻田灌水杀蛹技术,降低水稻螟虫越冬基数,配合使用二化螟性诱捕器,诱杀越冬代成虫,减少后期防治次数;在茶园实行黄板诱虫全覆盖;推广果树完熟设施栽培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

7.科学用药: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和技术指导,开展适期防治、达标防治和精准施药,提高防治效果;轮换用药,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或环境友好型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

8.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和评估,建设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点并进行系统监测,研究制订保护和修复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

(四)提升农业标准体系。全面梳理重要标准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研发,组建农业标准化专家智库,修订一批我县特色农业标准。推行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标准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创标、制标、用标、达标示范典型。制作推广标准模式图和简易明白纸,推动农业标准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产业扶持、品牌认证、项目建设等挂钩。积极推进海内外品牌农产品专销柜、合作仓建设,打造“黟县五黑”生态农产品直供出口基地,到2024年,实现海外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有突破。

(五)提升质量管控体系。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并实施动态监管。完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机制,打造一批“田园徽州”、“黟品五黑”特色拳头产品。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鼓励农业生产主体申报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条件和能力建设,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农产品质量管控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开展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农产品风险监测,提高抽检频次,增加监测参数,扩大监测范围,强化监测结果应用。

(六)提升执法监管体系。加强部门会商研判和信息调度,加强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质量监管,保障农资市场秩序稳定、产品质量可靠。全面推行《黄山市农药安全管理条例》,探索“5S”农资店创建,农资经营追溯系统使用率均达到100%。创新农业农村普法活动载体,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合理使用知识,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完善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检打联动、县乡(镇)联动、部门联动机制,实施暗查暗访、飞行检查相结合,以风险隐患高、使用量大、合格率低的重点农资品种为重点,集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全链条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七)提升科技支撑体系。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两强一增”行动,加快适用智能小型农机具推广应用,扩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应,探索新型耕作模式。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农业资源养护,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继续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农药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工作。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农业科技团队,完善科技平台支撑,依托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在绿色防控、风险评估、检验检测、营养功能品质评价、质量追溯、智慧监管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农业知识大更新,农业技能大培训,提高品质农业培训覆盖面与质量。

(八)提升现代治理体系。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监管等领域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打造涵盖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农业体系,推进“对标欧盟·肥药双控”监管场景应用迭代升级,完成多跨场景数字化改革。融合测土配方施肥及空间地理、多维气象等关联数据综合运用,服务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发挥“红黑榜”作用,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将严重失信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将失信行为与行政许可、投资项目、资金奖励、评优评先等挂钩,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全面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育提升示范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3家。发挥基层监管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产业联合体的监督管理职能,强化行业自律。农药化肥规范使用纳入村规民约,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区域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强化督查考核,落实工作责任。将“对标欧盟·药肥双控”工作纳入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考核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保障。县财政在“五黑”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基础上,每年从乡村振兴专项中增加资金用于“对标欧盟·药肥双控”重点项目实施,各乡镇加强资金整合,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确保整合资金围绕“对标欧盟·药肥双控”工作精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将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能够满足日常监督抽验、巡查检查、执法办案、专项整治、宣传教育等工作需要。

(三)强化宣传保障。依托新载体,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肥药双控”,深入报道我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提升计划的先进实例,讲好药肥双控故事,推广药肥双控成效。将“对标欧盟·药肥双控”工作纳入各类涉农培训计划,为全县上下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理念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

征集结果

反馈时间:2022-08-04 16:23

2022年7月4日——2022年8月3日,就《黟县“对标欧盟·药肥双控”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网络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期间,其中通过政府网站共征集到网民意见0条,采纳0条,不采纳0条,通过其他途径(报刊、信件、电话等)征集0条,采纳0条,不采纳0条。

黟县农村农业水利局

2022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