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用词:山水清音

作者:吴卫华 发布时间:2023-12-20 08:26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有这样的一幅匾额,让人拍手称庆,那就是“山水清音”。虽是好事者搬迁而来,却也在庭院里,撑起一方天空,恰如其分地符合古徽州的山水观念。

古来的徽州,地理位置偏僻,藏身在万千丘陵间。虽说田少山多,土地贫瘠,养民的物资多从江河输入,但是这里是得天独厚的休养生息好去处。中国古人很讲究山水一体论,最早的山水诗始祖谢灵运就特别推崇山水: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南方的美景随着历代的不断开发,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修养性情和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

初听怡我情,静理会我心。

萧然夜方半,山水发清音。

——清代·牛焘《夜听松风》

黟县历来被称为小桃源,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的商人不像其他商贾,求得万贯家私后,总是建造豪宅庭院。他们大多是回转山区的田园,造福乡梓。一方面是承载传统的孝道,颐养天年;另一方面,乐善好施,否极泰来。

商海的浮沉,深知立身的艰难。从来商人的身份是不被看重的,特别是明清时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加显得读书入仕的重要性,一时之间,追求功名也是徽州商人的目标。不过就是因为传统的思想观念,容不下他们这些出身卑贱的商人。

伤心欲绝,微妙的人情世故,让他们明白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去计较毫厘得失。就如元代诗人元好问在《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中的词中所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徽州人很讲究自身的修养,否则以和为贵、财不外露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就不会给后人产生重大的影响。徽州的古村落,很讲究家族的聚居,即使是外来居民,他们也是极力地和睦相处。

山有水,就是活的山;水有山,才是灵水。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水清音听未了。谁不想在这青山绿水中求得一生的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