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川赏叶

作者:唐红生 发布时间:2020-12-22 15:59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徽州总让人魂牵梦萦,初冬时节又去黟县塔川。一路上,人车络绎不绝。塔川离宏村仅2公里,虽没有宏村名气大,可这个时节去的人真多。

到了塔川,日头渐渐升高,晨雾已散去,阳光通透温柔,山峦环抱下的村庄已从静谧中醒来,在树丛中若隐若现。遇见黎明前便赶来的几位摄影爱好者,那兴高采烈的样子,便知收获不小。一看相机中的照片,果然如此。如梦般的晓雾,或浓或淡,缥缥缈缈,宛若仙境。

沿石阶而入,村口竹林摇曳,古木参天,几棵数百年的枫香、香樟、榧树,斑驳而不失丰盈,沧桑而不失伟岸。一条清溪闪着晶莹的亮,水车吱呀转动,和着流水弹奏出悦耳清音。山野的空气异常清鲜,甜美的感觉漫上心头,仿佛一下子置身于悠然秘境。

举目四望,塔川恰如其名。古村背依黄山余脉黄堆山,二十来户人家,白墙黑瓦,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如一座巨型之“塔”矗立在山谷间;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灵动秀美,此乃“川”。似塔有川,合起来即为“塔川”。一川绕塔,塔映一川,简约古朴,加之色彩斑斓的树,构成了一幅绚烂至极的油画。

乌桕,以乌鸦喜食其籽而得名。在塔川,此树遍布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阡陌小道,或三五成群,或孤独一株,或笔直挺立,或弯曲如虬。“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在风霜浸染下,叶由绿变成嫩黄、棕黄,再由黄变成朱红、大红,犹如调色盘,不断调出暖色组合。

阳光尽情洒下,树叶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夹杂的柿树、板栗树、银杏树,也披上了一层橙色,从浅到深,从黄到红,相互簇拥着、比拼着,肆意地渲染着,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不由得想起“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诗句。乌桕与山峦、屋舍、竹林、田野、草垛随意混搭,无不直抵我心扉,惊艳无比。

乌桕的叶姹紫嫣红,固然美不胜收,其籽也别有看头。乌桕的蒴果成熟后,外壳会爆裂,露出白色的籽。眼前这棵乌桕,叶已稀疏,密密匝匝的籽,就如同夜空中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又似一朵朵小花绽放枝头,正如诗中所描绘:“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

这季节的红枫当仁不让,枫树聚在一起,那连片气势好似给大地披上了鲜红的彩绸。游人三三两两,抚枝弄叶,拍照留影。红枫丛中忽地露出马头墙、鱼鳞瓦、木格窗,几位着汉服的姑娘摆出各种姿势,如此佳人美景,不经意间闯进了镜头。

目光落在农家院内高高的柿树上,叶所剩无几,缀在枝桠间红红的柿子分外诱人。暖阳把树的影子映在粉墙上,成了一幅水墨画。一女子正在写生,一会儿看看柿树,一会儿看看树影,那红得脱俗的柿和沾满烟火气的墙,已落在纸上,浓浓的皖风徽韵在笔端缓缓流淌。

来到村前,用稻草堆扎而成的几座“粮仓”,上面挂满了串串红辣椒,贴着大大的“谷”字,尤为喜庆。望着周围的南瓜、山芋造型,悬挂着一扎扎金黄的玉米,想必又是一个丰收年。地上铺满稻草,我席地而坐,嗅着草的清香,禁不住打个滚,回味起童年村居无忧无虑的时光。

秋风寒霜在塔川留下了浓墨重彩,更把甜柿、山核桃催熟。一路上,不时地见到卖土特产的村民,五颜六色的果蔬映衬着他们灿烂的笑容,丝毫不逊于枝叶。树叶的盛宴终将消散,而生活的笑脸必定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