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黟县“五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2022年修订版)
一、背景和依据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全面聚焦“五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五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推进,对“五黑”产业全链条进行转型升级,加速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2021年我县出台了《黟县“五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2021年修订版),对“五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推动作用。一是产业链条得到延伸。相继建成七约、朴蔓等米酒加工生产线,桃源公司冷链储运中心建成运行,黟品“五黑”精加工中心改造工程建成投产。二是产品质量体系逐步建成。搭建“五黑”农产品5G质量追溯平台,引导重点“五黑”龙头企业及基地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等工作。24家经营主体获“三品一标”认证。三是绿色种养基地得到发展。新增香榧基地千余亩,黑粮订单生产有序开展。四是金融和保险支持得到加强。加大农业保险创新和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农业保险升级扩面增效,帮助主体有效规避风险。五是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省农科院黟县黑色食品研究中心五个专家团队,为“五黑”产业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六是品牌营销推广日益活跃。与益献仁餐饮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黟县““五黑””文化体验中心,黟县“五黑”食养博物馆正式运营,“五黑”“入民宿、上餐桌”试点开展。七是农旅融合得到拓展。以“五黑”为主题的农事体验、研学等活动增添了新活力,特色鲜明。据统计,2021年“五黑”特色产业发展奖励资金累计兑现990余万元,目前正在报账过程中。
目前,“五黑”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多短板,在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品牌创建、科技创新及主体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需持续政策扶持。为进一步提高黟县“五黑”政策实效,更精准地推动产业发展,特修订出台2022年度专项资金奖励办法。
二、研判和起草过程
今年元月起,由我局牵头,广泛征求各单位、各乡镇、各重点经营主体及省农科院专家的意见,并结合“新春访企业、助力解难题”活动,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和短板,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做出部分修改,形成《修订版》修改稿。先后召开3次征求意见会。2月21日,通过工作群征求“五黑”建设主体意见,反馈意见21条;3月18日,通过公文平台分别向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等30个单位征求了意见,收到书面反馈6份,对其中的合理性意见进行采纳并修改;3月22日,饶罡明副县长召集相关部门、各乡镇进一步征求意见,拟定《修订版》(送审稿),4月2日,经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公平竞争审查后,政策不违反任何一项公平竞争标准,可以出台实施;政法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估结果符合政策出台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行性;4月2日,经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后,函复合法性意见书(黟司法审〔2022〕15号),办法审议稿属于县政府规范性文件,承办单位在原政策的基础上,对政策进行再次修订完善。经过了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部门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程序,基本符合要求;政策主要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经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同意实施本政策。
三、工作目标
全面聚焦“五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政策、规划、科技、金融、基地、经营主体、品牌、营销等“十个一”工程的推进,对“五黑”产业全链条进行转型升级,加速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积极的引导推动“五黑”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内容
《修订版》共分十部分,主要有以下变化:
第一部分是扶持范围:增加了蚕桑和臭鳜鱼产业。
第二部分是资金安排:明确政策中所涉及的补助标准均为上限,奖励资金总额不足时,补助标准同步下调。
第三部分是产业基地:
一是新增黄板回收按市县1:1配套补助。
二是修改黑粮补助标准及方式。分别比去年下降100元。改变黑玉米补助方式,改为由面积测算。
三是新增玉米秸秆回收利用,鼓励养殖黄牛等养殖业。
四是香榧基地中基地造林由原来的10亩标准降为1亩以上,并新增零星造林补助 。
五是黑鸡养殖基地标准下调,新增加0.25万羽档次。
六是中草药基地新增菊花种植品种。
七是新增蚕桑基地补助,支持打造蚕桑示范基地和小蚕共育等。
第四部分是产业精深加工:
一是对产品开发拓宽支持范围,不局限于“五黑”,延伸至相关特色产业。
二是冷链中心补助上限由80万元调至30万元。
三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及养殖业加工设备设置投资下限,对10万元以上的进行补助。
四是新增香榧、茶叶、竹笋等机械设备购置补助。
五是新增“五黑”特色产业配套设施农业智能温控育苗大棚等建设补助。
第五部分是品牌创建:
一是新增对当年通过省级龙头企业监测的企业和新认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奖励。
二是新增县域地方公共品牌茶叶“三茶融合”发展资金。
三是新增生猪养殖企业当年获省、市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授牌的奖励 。
第六部分是营销推广:修改了经营主体设专柜、开设黟品“五黑”旗舰店的相关内容。
第七部分是技术支撑与科技创新:
一是新增种业振兴行动,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
二是新增科技创新推广,开展水稻精量播种机械化移栽技术推广。
三是对黄山黑鸡保种企业要求年孵化销售雏鸡20万羽以上 。
四是新增黟县黑猪的种母猪和种公猪补贴。
五是在制定标准上新增获市级颁布(地标)的补助。
六是新增农机研发补助,重点开展粮油适用农机装备的研发。
第八部分是金融保险:
一是下调补助标准,“五黑”产品由原来的80%调至50%,其他产业由50%调至30%,村集体必须直接经营的才能享受全额补助。
二是新增对其他特色产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贴息,重点支持年主营业务营销收入2000万元以上,年增长率达8%以上的主体。贴息标准由原来的基准利率的50%调整为以年化银行贷款金额的2%给予贴息。
第九部分是撂荒耕地复垦:
扶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撂荒耕地复垦,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部分是附则:
一是严格申报备案及奖励申请。
二是明确部门及乡镇、村、主体责任,确保项目真实有效。
三是对养殖企业及单个主体申报奖励金额超过20万元以上的项目提出相关要求。
四是对涉及交易的要求原则上不得为同一实际控制人。
五、创新举措
一是坚持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满足,结合年度发展目标,将扶持政策向有需求的环节予以倾斜。
二是坚持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将部分政策与村集体发展相挂钩,作为扶持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
三是坚持产业+重点工作融合,将产业发展与撂荒地整治、蚕桑复兴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引导鼓励种植主体参与撂荒地等重点工作中。
六、下一步工作考虑
1.认真做好“四送一服”政策宣讲工作,把本奖补办法要宣传到村和“五黑”各相关产业主要经营主体,提高政策的惠及面,体现“五黑”政策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2.联合财政、科技商务经信等部门,制定各类项目的验收细则,提高项目验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合法、规范。
3.坚持边实施边总结,及时开展《黟县“五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2022年修订版)的政策效果评估工作,为今后的政策修订提供基础材料。
七、关键词解释
“五黑”:一是黑茶,包括黑茶、石墨茶;二是黑果,包括香榧、果桑、蓝莓 ;三是黑粮,包括黑米、黑玉米 ;四是黑鸡,是指黄山黑鸡;五是黑猪,包括皖南花猪和黟县黑猪。
乡村产业发展股负责人:高伟,联系电话:0559-552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