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4179/202211-00004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招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体育,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2-11-08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年总结和2023年计划

作者:黟县文旅体局 发布时间:2022-11-08 18:09 信息来源: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阅读次数: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旅游经济指20221-9月份黟县共接待游客828.8万人次,同比下降15.3%(按增长幅度比,全市排名第一),旅游总收入75.4亿元,同比下降15.9%,(按增长幅度比,全市排名第一),过夜游客67.78万人。

(二)文旅产业持续发展。2022年全县在建文旅类重点项目42个,新建项目14个,续建项目28个,年投资额21.27亿元,截止到10月份,已完成建设投资额18.44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6.7%。累计外出招商10次,接待商客16次,新签、续建项目7个,重点在谈项目2个。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开展驻企帮扶走访百余次,入库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组织西递仙怀谷项目参与申报“十佳谋划项目”、宏村的黄山域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申报“十佳落地项目”。指导柯村完成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一天红军”、“重走红军路”等特色红色旅游线路。修订《黟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兑现2021年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奖补资金526.33万元,提前发放2022年度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奖补资金147万元。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完成《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修编,积极组织实施乡村旅游“421”行动计划,目前已申报市级美食村1个,1个后备箱基地和“微创意、微改造”提升点正在创建中,宏村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广德王国古都景区成功创成3A级景区,美坑村和柯村村成功创成A级旅游村,丰梧朴蔓农场和柯村暴动纪念馆入选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柯村村成功申报省2022年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丰梧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开展西递宏村景区大提升行动,制定“七无四显一不超”标准,围绕西递“五广场一中心”打造席地而坐样板区。

(三)品牌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做好品牌形象宣传,继续强化与新浪、抖音、马蜂窝等新媒体合作,以“嘿多好哇”为宣传主题,开展新媒体培训会,举办短视频大赛,制作拍摄RAP 唱作视频,面向长三角等重点城市进行投放,曝光量达160+人次。加大黟籍网红培育力度,给予抖音流量扶持,形成黟县文旅矩阵联动。培育四季网红打卡点,推出#黟起打卡幸福到万家# 活动,话题阅读量达到300+。深化融杭接沪,积极参加杭州都市圈文化旅游推介走进长春、哈尔滨等活动,针对长三角主要客源地市场投放广告,发送欢迎短信100万条。推出“百元玩转黟县”、暑期“亲子游”、中高考生免票游、一票畅游黟县12家景区等系列优惠政策,创新举办“春约黄山”暨2022黟县春游产品发布会、首届美好生活季、2021年度黟县旅游营销案例评选活动、“嘿多好哇”短视频评选大赛、2022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暨第十七届黄山(黟县)山地车公开赛、第六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华东赛区联赛等品牌活动10余场,曝光量达亿次。组织黟县餐饮企业参加“皖美好味道•徽菜行天下”之“新徽菜 名徽厨”美食进街(社)区活动。谋划筹办全省民宿大会、“嘿多好哇”“我镜头里的多彩黟县”第十七届全国乡村摄影大展、中国中学生击剑联赛(南区赛)、2022西宏古道越野秋季赛、2022中国黄山(黟县)超级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活动,进一步扩大黟县品牌影响力。

(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有序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落实12个公共文化场馆(站、村)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共上传安徽文化云平台活动964个。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83场、戏曲进校园演出4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58场,组织村晚、建党百年文艺汇演、庆中秋国庆等乡村活动100余场,组织线上线下公益培训20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约18万余人次。贯彻落实省暖心行动,实施快乐健身行动,建成“15分钟阅读圈”建设点1个,“15分钟健身圈”建设点19个,完成12个居民住宅小区、26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的新配建或维修升级,开展各类体育培训8次,1100人次参训,举办各类赛事活动20余场,6000人次参与,完成率均达到100%。全县累计建成70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7处农民文化类园发放补助资金,提档升级11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82处基层文化场所文化服务设施督查工作。实施安徽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徽州系列丛书《底气》第一册、孵化项目徽剧小戏《亲人》完成初稿创作。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完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智能监测安装和对接,1 套县级应急广播平台,2套县直部门前置平台、8套乡镇大喇叭系统、66套行政村大喇叭系统、607处应急广播终端接收系统安装。做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遴选申报,黟县碧山村农家书屋入选2021年省级“十佳阅读推广机构”名单。

(五)行业管理持续加强。围绕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全县教育机构摸排、文旅市场综合大检查等行动,召开县文旅行业、协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和全县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培训会,根据企业具体实际,开展分类施策、分级指导,截至目前,共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42次,检查文旅企业422家次,督促整改疫情防控隐患51个,现场责令改正21家,停业整顿3家。摸排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9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2次,共排查治理安全隐患21处。加强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不定期检查,大力开展全县民宿内出版物整治工作,现场责令下架疑是非法出版物40余册。会同交通、公安、属地乡镇联合开展景区三、四轮电瓶车整治行动。联合自规、住建、公安等部门开展文物保护执法检查5次。开展17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成立审批工作小组,已审批通过2家,开展民宿联合审批,截至目前共联审发证820家。在清明、五一、端午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县应急局、县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文化旅游综合大检查行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800余份,受理旅游咨询、投诉电话178起,协助上海游客退订金额共计5万余元,有效化解游客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开展执法检查31次,累计检查打卡景区经营户293家,办理涉旅案件7起,完成8起文化活动报备工作。成功举办2022年黟县民宿管家技能大赛,同时文旅体局牵头起草的《民宿管家服务规范》获批安徽省地方标准。

(六)遗产保护加大力度。召开黟县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县文物消防安全紧急会议,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遗产地文物执法巡查频次,强化安全检查,开展消防演练、安全教育培训,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博物馆日”活动,有效提升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古民居维护修缮流程,修编《黟县西递宏村遗产核心保护区房屋维护修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严格审批维修流程,截至目前受理古民居维修申请51户,勘察79户,审批33户。联合县有关单位组成检查组,对全县各级文物单位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共检查文物建筑143处。开展全县辖区内27条古道资源情况调查,完成全县1684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复核以及“二维码”挂牌,国保、省保矢量图测绘,《徽州百居》黟县篇编撰。完成西递民宿污水处理项目主管网工程和动力源站土建和设备安装,宏村民宿污水处理项目主管网工程85%。有序推动碧山汪氏世祠消防工程、韩氏宗祠消防工程、孙氏祠堂(红军医院)修缮等26个项目实施,其中19个项目已竣工。注重非遗技艺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搭建高校非遗传承互动平台,与安徽师范大学、亳州学院合作开展非遗保护实践调研三下乡活动,9月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7场。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十佳案例。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品牌宣传力度。谋划宣传营销项目资金预算安排。构建营销平台,强化与央视、摄影报等主流媒体合作,深化文化旅游融媒体矩阵打造。继续开展山地车公开赛、乡村摄影大展、雷越野等“旅游+”特色品牌赛事活动,丰富活动文化内涵,提高品质,扩大知名度。开展精准营销,编制养生度假、生态体验、休闲运动、人文景观等特色旅游线路,深挖长三角、皖中、皖北、东北、京津冀、珠三角等客源市场,同时锁定高速沿线(京台、徽杭)和高铁沿线(京福、黄杭、商合杭)城市,逐步开发,实行国内大循环。开展昌景黄高铁营销,邀请景德镇、九江、南昌、上饶等长三角、皖北等地旅行商来黟踩线,提高营销精准度。助力浙皖闽赣国家旅游协作区建设,深化“黄南衢饶”四市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策划“养生游”“研学游”“亲子游”主题展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招募推广、后期评选,推进石林、南屏、关麓、秀里等景区研学游产品开发,力争将黟县打造成全国养生游、研学游、亲子游、美食游基地。继续与微博、抖音、马蜂窝、B站等新媒体平台合作,邀请大V、大咖、旅游达人进行体验分享,策划创意宣传活动开展宣传。

(二)加强遗产保护利用。落实对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古村落监督指导职责,严格建设项目审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保护规划编制,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充实基础台账。完善古民居维护修缮流程,修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及其细则、《黟县西递宏村遗产核心保护区房屋维护修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谋划储备2023年立项宏村古建筑群——汪氏祠堂、宏村古建筑群水系修缮加固、屏山舒氏祠堂安防工程等6个国保项目,计划投资约2100余万元,建立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持续对24家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进行动态管理。强化实施项目监管,督促项目实施。持续加大检查巡查力度,加强文物执法队伍建设,推动专职消防队伍专业化建设,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消防演练,提高安全意识,熟悉流程及设备使用。加强文保员与专(兼)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联勤联动,做到快速出动、有效处置。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项目申报,完善非遗数据库,形成非遗“百科资料”。发挥各级阵地作用,举办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10余次,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拓宽非遗普及渠道。

(三)加强文旅产业发展。焦智慧文旅体、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和影视演艺等主攻方向,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认真做好2023年重点项目谋划报送工作,初步谋划新建文旅项目24个。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旅游“421”行动计划,创建一批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微创意 微改造”提升点。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积极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国家、省、市级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加强红色旅游宣传和线路推介,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指导柯村抓紧实施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丰富红色旅游业态。做好双招双引,对在谈或意向项目,继续做好协调对接,提供必要协助工作,帮助解决企业难题,促进项目达成。对已签约或续建项目,及时掌握进展动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双招双引,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数字创肄业态项目,力争新增20个项目录入省双招双引平台。常态化开展驻企服务,常态长效帮助反映问题解决困难,点对点进行回访,确保评估真实性、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100%

(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做好全县公共文体场馆(站)开展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送戏进万村”83场、“戏曲进校园”13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92场,创作一个戏曲孵化项目等。做好全县70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正常运行维护,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960本。推进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确保到2023年底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加强群众体育工作,广泛开展举办篮球赛、工间操、拔河、羽毛球、乒乓球、徒步等活动,提高市民健身热度,增强体质。推进少儿业余体校建设,继续加大与学校训练基地合作,加强体教融合,提升后备人才发现、培养和输送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加强行业市场管理。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部门联动,重点对旅游道路交通、运输工具、漂流、滑翔伞、管式滑道等安全事故易发项目,防火、地质灾害、景区未开放区域等危险点,对自建房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地毯式排查,加强安全警示、消防、防护设施建设,及时发现并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对达不到安全标准的,限期整改到位,整改不到位的,严令停止运营。加强重点时段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就文化旅游市场整治进行专项部署,通过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检查、日常巡查以及投诉处置发现案件线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坚决予以立案。强化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民宿内无非法出版物。继续积极做好“平安景区”创建工作,切实发挥“平安景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打造平安文化市场,组织开展出版物市场集中检查,重点检查校园周边商场、集市等部位的出版物经营单位,清查各类非法出版物,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监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