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4451/202403-00002 信息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黟县宏村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4-03-04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黟县宏村镇2023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作者:黟县宏村镇 发布时间:2024-03-04 09:37 信息来源:黟县宏村镇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这一年,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3万元,同去年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27.07%;工业技改投资1774万元,同比增长1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4元,同比增长8%。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围绕“大黄山”、聚焦“大黟山”,全镇17个重点项目按时序高效推进,完成投资8.81亿元,同比增长19%。龙江文旅、域见未来、黄山文创等项目顺利推进;黄山文化村(悦榕庄三期)、宏村万春艺术馆、檀舍酒店等项目顺利运营。双招双引提质增效深度融杭接沪,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选派2名优秀干部体悟实训。坚持资源聚才、产业引才、服务留才,吸纳15名文旅、艺术等行业精英落户黟县。坚持“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和重点招商项目全程服务代理等工作机制,全年新签茶坦国际高端野奢度假营地等项目10个,总投资额5亿元,在谈项目29个、拟投资额14.53亿元。聚焦工业短板,积极围绕园区闲置资产开展工业招商,竹纤维环保新材料项目建成试生产,黄山灵芝孢子粉生产加工项目即将签约。

这一年,全域旅游纵深推进。锚定建设大黟山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战略定位,对标创建黄山市首个国家级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旅游业态、景区环境、管理服务”四大提升行动,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镇景区接待游客40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85.3%,宏村景区游客接待量达33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世界遗产风景道为主线,高标准完成过境路、际村街道、西门停车场、宏村徒步绿道塔川段等项目改造提升,建成全长21km宏村最美风景道,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宏村阿菊》重磅归来,“塔川之恋”点亮外滩,“宏村中秋奇妙夜”花灯游园会精彩纷呈,举办青创市集、国际水彩艺术季、民宿旅游季、写生艺术季等27场活动,汇集花灯、剪纸、徽墨非遗传承人50名、研学课程25项,文创、旅拍、研学、旅咖等业态迅速集聚,以年轻化、创意化、场景化的消费聚集区趋于成型,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域环境更加靓丽。围绕“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推深做实“席地而坐”,全域推进“五微”创建,实施际村区域保洁提标,完成龙江街道、屏山村口等重要节点提升28处。管理服务更加暖心。完善镇景村一体化工作机制,举办“秀美黄山·宏村有约”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引领活动,打响“小宏帽”志愿服务、“小宏花”诚信经营等宏字系列品牌,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处理机制,荣获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称号,全省首个写生基地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获省考核第一名。

这一年,乡村振兴焕发活力。聚力“和美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实施“五微”“四有”“361工程”,持续开展全域村庄环境擂台比拼,综合治理自然村6个,创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个。完成1013栋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排查,实施农村改厕70户、危房改造7户。落实“千万工程”,打造“五微”示范点80余处,完成“五小园”等微改造精提升215处;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12.6公里;培育美丽庭院示范户70户、特色民宿60余家,建设生态篱笆2400米,节点亮化28处,标准化提升茶园350亩,塔川、屏山、雉山村获评2023年度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宏村村代表全市申报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做优做强村级产业。强村公司主导运营基建、产业项目47个,完成经营性收800万元。13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900万元,分红村全覆盖。聚焦“一村一品”,发放“五黑”产业补助430余万元,建设“五黑”基地25家、示范家庭农场22家、专业合作社41家,顺吉家庭农场和小康香榧专业合作社荣获2023年度省级生态农场称号,皖南花猪繁育中心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和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朱村荣获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称号。“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收获满满,荣获全县乡村运营擂台赛第一名。

这一年,乡村建设步伐坚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从严开展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全面落实“田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整治撂荒地780亩,实现粮食种植2.08万亩。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域茶园绿色防控1.5万亩。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完成“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纵深推进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87亩,退化林修复15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启动实施,塔川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2年)通过国家林草局批复。科学防治松材线虫病,顺利完成国家林草局督导检查工作。全力推进水质治理,奇墅湖入库河流及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龙川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等6个项目相继完工。绿色经济持续发展。高端绿色金融服务业—塔川基金村落成功落地,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有农公司获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单位、全国巾帼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启动屏山村消防、宏村蚁虫防治、卢村志诚堂修缮等遗产保护项目,宏村村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二辑)》。探索“两山银行”转化新路径,摸排192处资源资产,实施两山转化试点项目1个,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生态答卷跃然纸上。

这一年,社会治理向好向善。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网格化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推深做实“党建+信访”,开展信访大起底专项行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8起,积案2件,办结各类信访件91件,同比下降39.33%。“e治理”平台受理事件1592件,办结率100%。推深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建立执法巡察快速处置机制,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累计拆违78起,拆除面积1356平方米。食品安全保障有力,安全生产总体平稳,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民族宗教、武装、统计等工作实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宏村市场监督管理所荣获“全国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称号;宏村派出所荣获全市十佳平安建设单位;“红白喜事十二条引领乡风文明”荣获全市移风易俗创新案例。

这一年,我们不遗余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防范返贫监测,投入543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0个,新增小额信贷资金225万元,建成联农带农机制经营性项目12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圆满完成,扎实推进“8+1+N”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及时发放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等惠民补贴450余万元。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扎实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建成老年食堂2个,老年学校14个,新增就业400余人,建成便民停车场2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个,举办村晚、送戏下乡等文体活动150余场。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入托上学、村级养老、医疗保健、健身休闲、社保服务等方面“15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龙江村、汤蜀村等4个村获评市级卫生村,雉山村荣获安徽省“敬老文明号”称号。

这一年,自身建设坚强有力。政治建设持续提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忠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从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走向深入。依法行政持续深化。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7名干部通过行政执法考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使用率,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20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发布信息210条,办理12345服务热线642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稳企增效力度不断加大,重点企业包保落实到位,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服务提升季”“百名干部走千企”等助企纾困活动,130多名干部走访市场主体1600余家,宣传解读政策千余次,协助注册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1581家,收集解决诉求97件,办结率、满意率“双百分百”。作风建设持续发力。落实落细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作风持续优化。严格落实“三三制”工作法,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宿村夜话”等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100余条,政策解答130余件,“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廉洁建设持续加强。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盯节日节点、重要工作和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五看四提”勤政廉政谈话,累计开展监督检查37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人。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共黟县县委诞生地纪念馆、宏村景区、卢村景区3处廉洁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和宏村村史馆、雉山红色主题教育馆2处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获县级首批命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村、镇直部门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更是全镇人民同心同向、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宏村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宏村发展的友好人士、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差距: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均衡、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财政收支结构不优、重大项目储备不多、综合竞争力不强;二是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门票经济”路径依赖尚未打破,业态创新还任重道远;三是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带动能力不够强,三产融合暂未破题四是乡村建设不够充分,基层治理有待提升,民生短板依然存在,教育、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五是少数干部思想观念、能力水平、担当精神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