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黟县

黟县:“133”网格服务管理模式 深化基层治理多网合一

作者:李玉君 发布时间:2023-06-09 15:13 信息来源:县政法委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近年来,随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黟县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作、系统化治理、扁平化指挥”为抓手,按照部门抓业务、网格抓服务要求,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多网合一建设,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基层网格队伍和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探索出“133”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一个中心”凝聚基层网格向心力。黟县坚持党建引领,把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按照“合理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政、乡村治理等网格资源进行“多网融合”,划分农村网格66个、社区网格30个。并按照片区、楼栋、景区、工业园区、医院和学校的需求细分微网格445个,构建“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网格作战体系。

每个网格按“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N个微网格员”配备网格力量。网格长在农村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由“两委”干部兼任;专职网格员农村由“两委”成员兼任,社区则按照补贴标准自主招聘。微网格员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社工、志愿者、楼幢长、乡贤等组成;同时还引入食品安全“四员”、执法队员、村民组长、“五老”人员、保洁员、物业公司等各类力量充实到网格队伍,初步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小组为“神经末梢”、党员为“根系”的乡村治理主干体系,让网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大作用。

“三套系统”激活网格治理能动力。网格化工作全面推行以来,黟县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系统为数字化支撑,以“e”治理平台、综合行政执法平台、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等系统作为终端综合治理信息入口,采取“平台+调度机制”、“平台+微信群”、“平台+晾赛活动”等方式,建立了集“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查考核”等为一体的智慧化、高效化、现代化的综合指挥工作机制。建立“基层吹哨、中心调度、部门报到”联勤联动的社会治理机制,以“巡查、上报、调度、处置、办结”为实施步骤,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闭环式管理。截至目前,“e”治理平台共受理有效网格事件35483件,办结34557件,办结率97.39%;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已上报巡查记录27776条(次),发现问题2126条(次);巡查案件(含事件)2478件,现场办结2405件;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共受理有效矛盾纠纷194宗,成功调解191宗,成功调解率98.45%。

为打造“共建共治众享”社会治理新局面,黟县还创新推出集随手拍、矛盾纠纷、黟起防、便民服务等20余个版块,兼具管理、服务、咨询、议事、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治理“黟家人”微信小程序。所有群众或游客通过小程序“随手拍”反映的问题,都汇聚到“e治理”系统,由系统实行“信息接收-派单流转-即时响应-反馈复查”全程留痕管理的“一站式”闭环办理。形成了“群众动动手,干部来跑腿”、“人人都是网格员、人人都是监督员”的全新网格化工作格局。目前,该小程序已注册用户29591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38.83%,群众共上报网格事件1167件,办结率99.14%,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

“三种时态”提升网格管理服务力。在日常工作中,网格员每天在自己所属的网格内开展巡查,走访收集社情民意、上报处置隐患问题、组织调处矛盾纠纷、上户走访宣传等工作,为群众解决好每一件琐碎的小事、烦事、难事,做事无巨细的“解忧者”;在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网格员主动参与安保维稳工作,在矛盾纠纷大排查、重点人群摸排走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工作,通过巡查、上报、办结、督查、回访协助相应部门做好各类应对工作,及时排查处置隐患问题,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在针对孤、老、弱、妇、幼等重点人群,全县96名网格员开展常态化走访,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及时动态服务和管理重点人群,做好底数清情况明,更好帮助和解决生活中运到的困难。同时,网格员还积极参与网格安保、反诈普法宣传、巡逻防控等工作,做平安稳定的“守护人”,筑牢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经后,黟县还将继续探索“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作、系统化治理、扁平化指挥”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迭代升级,让全县多网合一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解决群众问题越来越突出,让县域社会治理更科学、更精准、更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