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宜居宜业的渔亭实践“亭亭玉立”
天寒,黟县渔亭镇水墨江南项目工地,施工却一片火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当地住房品质和居住环境。年关,渔亭镇楠玛村,村民周十斤赶在下午上班前清理门前杂物,同样精神抖擞。行走该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图“亭亭玉立”,背后却是久久为功的系统集成。
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对此,该镇党委政府学思践悟,成效可圈可点。
聚焦产业振兴,该镇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如持续壮大优质水稻、黑玉米、紫薯、紫山药等优势产业,打造徽菜干菜生产加工基地,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出租闲置土地房屋,盘活抛荒地;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如探索“企业+村集体+强村公司”模式,创新打造“渔小鱼”品牌,推出咖啡、月饼等文创产品,聚焦绿色食品产业,去年新签落地项目7个,总投资3.47亿元,打造四季田园,挖潜田园经济,提供“原生态餐桌”、劳务输出等配套服务。
仓廪实而知礼仪。聚焦民生福祉,该镇乡村建设行动澎湃向前,办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对标“最干净村庄”创建要求,持续建设“五微”美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项目多姿多彩,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尤为聚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镇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顺利迎接省级市际交叉督查考核。
桃源村桃之源客栈内,70多岁的余玉珍正清洗白菜,罗汉松、无花果等在小花园中生机勃勃,红鲤鱼神情悠闲。冬日暖阳下,她的笑脸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