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如何让土地生“金”产“银”——黟县“有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探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黟县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培育了如有农生态农业公司等一批涉农企业,引导其从单纯的种养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形成了共享发展的“有农模式”,实现了“公司+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面对如何解决“种粮出效益,山区规模化机械化管理,产量与质量兼顾,一二三全产业链打造”等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问题,黟县积极探索,引导有农公司建立了以粮油种植为重点的农友种植合作社和以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科技研发为重点的公司,构建了优质粮油产业产销一体化体系。
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引导有农公司用工业化理念、共享发展的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整村流转的“屏山模式”。在宏村镇屏山村整村流转1270亩农户水田开展种植,打造优质生态粮油生产示范基地,服务引导周边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目前,已辐射龙江、塔川、横岗等6个村,流转土地4600余亩,参与农户1491户。全程托管的“碧山模式”。碧阳镇碧山村与徽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徽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村土地全部流转,委托有农公司代耕代种,提供从育秧到烘干的全程社会化服务。目前,已托管土地1860亩,参与农户537户。土地入股的“田川模式”。在田川村成立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川分社,田川村260户农户以66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农公司以现金、管理入股,村集体以管理入股,村民组以闲置土地入股,发挥了村集体在协调矛盾和组织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实现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并有效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目前,该模式已在黟县、黄山区、歙县和省内天长、广德、博望6个区县共22个村复制推广,入股土地达4.2万亩,带动9000多户农户增收。共同发展的“联合模式”。有农公司牵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等成立优质粮油生产联合体,实现“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农机服务、统一质量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购、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方式,互补共赢发展。
破解“怎么种地”的问题
积极探索“两强一增”,大力发展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推进机械强农。与村集体、种粮大户共建“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提供从生产资料供应和育秧、施肥、机耕、机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秸秆利用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服务,并优质优价回购稻谷统一加工、统一品牌销售。水稻种植实现化肥农药减量25%以上,成本平均下降300元/亩,产量增收15%以上。推进科技强农。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水稻所、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打造生态农业技术集成,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落地推广,同时积极反馈农业生产加工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和科研院校进行针对性的科研攻关,成果进行产业转换,延伸产业供应链,实现效益增长。探索与大学人才共建模式,吸收大学研究生到公司挂职,公司在管理、技术上遇到的难题就是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命题,既让研究生得到了实践锻炼,也解决了公司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生态为主攻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推广优质品种,树立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公司生产的“有农”牌胚芽米,申请了6个专利,集营养和口感为一体,市场零售价6.5元/斤,在合肥、黄山合家福等连锁超市和200多家门店销售,获得市场消费者认可。通过土地股份合作,把产业的发展与村集体、小农户的利益形成紧密联结关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破解“如何种好”的困惑
对新品种和新技术,先示范后推广,针对不同区域、品种、土壤情况,制定标准化的《种植栽培管理规程》,对各农业服务环节,细化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确保服务质量。发展数字农业,实现精耕细作,开发手机APP,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把种植品种和种植时间录入后,就会在种植全过程中得到及时提醒栽培管理指导。免费举办新技术现场推广会,创办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组织生产管理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和骨干成员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种植管理能力。组织技术和管理服务专家团队,对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进行全面指导。此外,与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开发有农联合体专项贷款,种粮大户无需抵押,有农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并从支付给种粮大户的稻谷回购款中代银行归还;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向20名种粮大户提供5万元/户的3年免息贷款;推出以农业保险保单额度为抵押的预计收成贷款等产品,目前贷款余额1000万元。
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有农公司先后获得安徽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农业农村部全国首批2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30个典型单位等荣誉。有农公司仅仅是黟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一个缩影,下一步,黟县将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必胜的信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