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黟县:徽州古村落的天然“空调系统”
盛夏时节,当城市被热浪席卷,皖南的徽州古村落却自有一番清凉天地。粉墙黛瓦间,天井、巷道、青石板与水井共同编织出一套传承千年的避暑智慧,让现代人惊叹于古人的生态哲学。
在黟县南屏村的一户老宅子里,主人家就坐在天井下与街坊邻居聊着家常。头顶一方湛蓝天空,四面高墙将暑气隔绝在外,老话讲“四水归堂”,这天井不光聚水聚财,更是天然的空调。
天井作为徽派建筑的核心,其科学设计暗含玄机。热空气上升从天井排出,地下冷空气通过巷道补充,形成垂直对流。据悉,正午天井下方温度可比室外低3—5℃。
“天井起到通风排气的作用,通过天井可以排潮、通风。”曾任碧阳镇南屏村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叶丽平介绍道。
沿着村中青石板路前行,脚下传来泠泠水声。流动的地下水会带走石板蓄积的热量,水汽蒸发增加空气湿度,配合高墙遮荫,体感温度大幅下降。除此之外,徽派民居的井台设计也堪称微气候调节大师手笔,井壁青石吸收地下水寒气,通过热传导降低周边建筑温度;井口形成的负压区加速空气流动,配合巷道形成“穿堂风”,俗称会“制冷”的天然冰箱。
“南屏村有72条巷,36口井,村中的36口井一是方便村民取水、用水,二是通过水井加速空气流通,降低温度。”叶丽平表示。
“老祖宗的智慧,解的是千年难题。”当现代建筑还在堆砌空调设备时,徽派建筑用最朴素的生态法则,给出了低碳生活的答案。在这个夏天,不妨走进徽州,触摸那些被岁月打磨的青石板,聆听地下潺潺水声,感受穿越千年的清凉智慧。